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商歌》50.第五十章 余盐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王德明老爷子的问题,张磊点了点头:“朝廷既然要复兴开中法,那么偏重开中票就是应有之义。”

王家老二本来对张磊客气只是因为张家的财势,这时听他帮着自己说话,心里头一下子就乐开了,忙着嘴说:“看,磊少爷都这样说了。阿大,咱们赶紧将盐都支出来,有多少支多少。银子支出来之后,让大哥多雇人手,在边疆多多开荒种地。开多个三千亩、五千亩、一万亩,如果能盐能全都支出来,咱们开他个五万亩!”

这话说出来,王家老大眼睛看向王德明,他木讷不擅表达,但王德明一看大儿子的眼神就知道老大也心动了。

“可是,咱们家余盐银不够啊。”王德明说。

所谓余盐银是指支盐的时候必须先预付的一笔钱。

在朱元璋时代,运司衙门本来是见引支盐的,因为盐引本来就意味着盐商已经向朝廷缴纳过粮食了。但开中法运转不到四十年时间,这种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大明的盐业体制下,盐从销售到生产全都是政府垄断的,销售的垄断是靠盐引体制,而生产的垄断则是靠“灶户”制度,灶户是政府登记在册的世袭户口,世代熬盐为生,熬出来的盐由政府以粮食换取,不准私卖。但因为政府应该支付的粮食常常不能给足,导致灶户生活困苦,于是部分灶户开始在官府指定的份额之外熬盐私卖,这部分的盐就被称为“余盐”——这也是私盐的主要来源。

这种行为从一开始的偷偷摸摸到最后的全国普遍如此,终于被朝廷发现,可是发现了之后却无法禁止,因为朝廷没有多余的钱粮补贴灶户,而灶户不卖“余盐”就活不下去,若是强行镇压,那是要逼灶户造反了。

于是弘治年间的盐业改革里,除了推行折色法之外,其中还有一条就是要求盐商除了在边境军镇缴纳粮食(开中法)或交钱买盐引(折色法)之外,还要在盐运司缴纳一笔钱,好让盐运司向灶户购买“余盐”,而这笔钱就叫“余盐银”,是必须早支盐之前预付的。

张磊这几日勤学多问,对余盐银的事情倒也有所了解,知道余盐银的比例历年有所不同,在晋南这边,最近几年要占到一半以上,乃是一笔大钱,如果王家真要将百年积存的盐引都支出来,所需要支付的余盐银那是大到王德明不敢想象,所以他摇头了:“咱们家的钱不够的!”

正在他准备打消这个念头的时候,王家老二又说:“我有门路,能借到余盐贷。”

王德明听到“余盐贷”三个字,不禁打了个哆嗦,喝道:“余盐贷……老二,你失心疯了么!”

张磊问小张掌柜:“余盐贷是什么?”

小张掌柜说:“是我们晋南特有的一种高利贷,专门借给准备支盐、又一时筹不到钱作余盐银的盐商,按日计息。”跟着仔细说了一下余盐贷的计息方式。

臭名昭著的高利贷“羊羔利”那也是按年计息的,而这余盐贷居然是按日计息。张磊的弟弟邓森当初就被人用“羊羔利”坑过,这是后续许多事件的起点,所以张磊对羊羔利的危害深铭肺腑,可若是跟这余盐贷相比,那羊羔利简直是在做慈善了。

张磊听完介绍,不由得也打了个哆嗦:“这么可怕的利息,谁敢贷!这要是借个一年半载的,皇上都还不起了。”

小张掌柜道:“长期利息听起来是挺可怕的,但也没谁会借这么久。一般会借这余盐贷的,都是已经确定了今年能支到盐的盐商,在进衙门之前才起借的。快的话,三五天就能还了,慢的话就是十天半月,一般都还得起。”

张磊问道:“可有没能及时还的么?那会是什么后果?”

“也有。”小张掌柜想了想说:“那都是意外,十无一二。不过要是没,那下场可就惨了。大少爷您该想得到的,敢放余盐贷给盐商的,那都得是什么人。敢赖他们的钱,家破人亡都是轻的。”

那边王德明一听“余盐贷”三个字,也是不停地摇头,王家老二有些急了:“阿大,做生意哪有不冒点风险的。再说咱们手里是有盐引的人,能有什么风险?只要舍得些许利息,十倍家财就到手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加倍地招人开荒,种地收粮,明年又有新的开中票可以支盐,如此一年滚过一年,一年发过一年,不出五年,咱们就算赶不上张家,至少也能成为晋南盐业第六门了!”

他又问他大哥:“老大,你想不想明年多开一万亩荒地,想不想将来阿智他们有个好家势?侄女她们有个更殷实的娘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家女人省吃俭用,男人疲于奔命,一年下来还是赚少赔多。”

王家老大对“余盐贷”也是心有惧怕,然而想到老二所描绘的诱人未来,忍不住道:“阿大,要不……您再考虑考虑?”

王德明脸色凝重无比,心里头更是纠结无比,因为总是延期候支,他们王家多年来一直周转不灵,全家都吃尽了苦头。老大种田只是身体累,老二候支那是心头苦,这些他心里头都清楚,而且老二说的也的确有道理,开中票忽然走俏,家里头积压百年的盐引可以一次性支出来,这种事情的确是百年不遇,说不定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谁知道朝廷会不会很快就将这个盐运使给调走呢,如果真因为自己过分稳重而错过了这个机会,那样家里人能埋怨自己一辈子。

王家老二又说道:“新任盐运使都已经发了榜文,说会支持开中票,如果说这事还有什么风险的话,那就是盐运使说话不算话。”他转头问张磊:“磊少爷,您觉得这位盐运使牙齿够不够硬实?说话算不算话?”

一时之间,王家全家老小都望向了张磊,连王德明老人也望了过来。

张磊一时之间心里头沉甸了起来,知道自己接下来开口的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可能会影响这个大家族的成败兴衰,小张掌柜就向他连打眼神,头很小幅度地摇了摇,那是要他不要将话说死,他于王家虽然交好,但生意场上,大家能打哈哈就打哈哈,能模棱两可就模棱两可,没必要为他人之事沾染是非因果。

张磊踌躇之下,就想说几句稳重的话来,然而话到喉头,忽然就想起那天晚上孟学礼坚拒各家收买、只收自己那份“利国利民”厚礼的场景来,想起孟学礼那无比坚定的眼神,张磊的眼睛也变得清澈了起来,脱口而出:“孟大人乃心志坚定之人,不是朝三暮四之辈。他既奉命到此主持改革,我相信他一定会坚持到底的。”

——————

从王家出来后,小张掌柜一路上不停地细声低语,暗劝张磊以后千万不能再这样说话了。

张磊道:“我这是凭本心说话。再说,王老爷子也没有因为我的话就马上决定啊。”

听了张磊的话以后,王德明并没有马上就下决断,老盐商是在盐业圈子里翻滚了几十年的人,这么重大的决定不会仓促而下,但所有人都看出他十分心动了。

小张掌柜道:“虽然如此,但那少爷您这句话也不该说。我家与王家也是世交,但这样的话我也不会说、不敢说的。这次就算了,但下一回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商场不是儒林,大家都是逢人之说三分话,不敢全抛一片心。”

张磊知道小张掌柜是为自己好,然而却还是忍不住轻轻摇头——这就是他心里头看不起商人的根源啊,不是因为他们在身份上属于“士农工商”之末,而是因为他们总是畏首畏尾,缺乏读书人那种毅然决然之气。

——————

一行人回到北园,恰好在神珠楼前遇到正要回去的张玥,小福庭就朝福桔儿叫道:“哎哟,咱大小姐又出门啊,这可罕见。”

满张家的人都晓得,大小姐是个很宅的人,一般出门了一定是有事,否则平素她连主院那边都不常去的。

福桔儿嘟了嘟小圆脸说:“我们也就是到主院那边走走,可不敢比咱大少爷,最近天天往外头跑。”

小福庭笑着说:“这叫男主外,女主内嘛。”

自从上次张磊在张玥面前述说了自己的新志向,两人交心程度算得更深一层,只是张玥每次见面总是没遮没掩地调笑他,这种感觉让张磊没来由地总是心慌,他其实也不是讨厌,只是在他心里始终觉得女孩儿家应该端庄稳重才是正道,他们名为姐弟实际上却没有血缘关系,可不应该这样不避嫌啊。

张磊本来已经决定,往后没什么正经事少见张玥了,只是这时狭路,两个小的又已经说开了,总不能这样不言而别,便上前叫唤一声长姊。

张玥虽然有些累,但心情很好——她刚刚去了萱怡堂,因为成功把雪花盐的思路给带歪了,所以正得意着呢,在别人面前她本分心思都不敢轻易泄露的,但对张磊却觉得没防范的必要,所以欢不欢喜都在脸上堆着,笑道:“又去哪里浪了?这次可给我带礼物没有?泥人儿只能送一次,可不能次次都送泥人儿。”

张磊道:“去了王德明老人家。”

张玥听了说:“哎呀,又去他那里了呀。我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老喜欢去跟一个老头子凑热闹。晋南城三岔集其实也有些好地方的,回头姐姐叫人带你去好好玩玩,散散心。”

说话间两人走到神珠楼前面的水榭,水榭檐上挂着半卷防风帘,榭内设有荷叶形的桌凳,这荷叶桌凳乃是木檀雕琢,浑然一体很是精美。

张玥说着话,就在荷叶凳上坐了,半边身子依在荷花桌上,整个人显得懒洋洋的,只是这一斜倚舒展,却将曼妙身材都展露无遗,张磊赶紧将脸望向别处,口中问:“不知道长姊说的好玩的地方是什么?”

张玥眼睛在他脸上打了个转,笑道:“还能有什么,就是那种地方啊。你们男人都喜欢的。”

张磊一时没听明白,然后就明白了,涨红了脸,正色道:“长姊往后可别开这种玩笑了,那等声色犬马之所,岂是正人君子所应该踏足的!”

张玥呸了他一声,说:“行了吧你,什么正人君子,正人君子就没有正常的欲望了么?你们男人啊,都是说一套、做一套。”

张磊正色道:“或有人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子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又云:‘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我是个正常的男子,也有正常的欲望,然而正常的欲望止步于天理,人欲则万万不敢!”

张玥兴趣盎然问道:“听你这么说,你将来只打算娶一个老婆?”

张磊道:“这个自然!”

张玥又问:“不纳妾?不收通房丫头?”

张磊大声道:“这个自然!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复尽天理,方始为学。克己复礼,这是磊要终身坚持的准则。”

“克己克己,”张玥道:“小心克制久了,变成一块冷冰冰的石头。”

“石头就石头。”张磊道:“总比那些污秽的烂肉好。”

张玥将他上打量,下打量,只觉得他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冽,又想起一件事情来,将旁边的人都屏退了,然后才招招张磊,张磊走近了两步,以为她有什么重要而机密的事情要说,却就听她问:“我听人说,你刚到家的那天晚上,有美人儿在浴房里等着你,衣服都脱光了,你居然还忍心将人赶出来。”

她凑得更近了,压低了声音:“你告诉姐姐,你是不是不喜欢女人?跟姐姐说实话,姐姐不嘲笑你。”

张磊一张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脱口就辩解道:“怎么可能!我是个正常的男子!那天我的确是动了欲念,只是想着圣人说……”忽然发现自己辩解这个做什么!而且这么说不就承认了自己……一张俊脸红得像猪血了。

张玥笑得花枝乱颤:“原来你也不完全是一块石头。虽然冷了一点,至少还算干净的。不像主院那边,你知道,那个谁谁谁,才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上手了几个丫头,听说连……”

张磊打断道:“这些污秽之事,我不想听,免得洗耳朵。”又觉得今天实在丢脸,就要走,张玥拉住了他:“诶!等等!有正经事找你呢!”

她拉住了他,两人手指肌肤相触,张磊就像被烫着了一般,慌忙挣开,退了两步,叉手肃立道:“长姊有话请说,不要……动手动脚。”

张玥道:“我们一场姐弟,我拉你一下怎么了?我是心里没鬼,所以坦荡荡,你是心里有鬼,所以常戚戚。对吧?”

张磊一愣,竟然无言以对。他被张玥讥讽为“小人”,居然也不生气,因为眼前这个女子,真是他这一生别说见过、就是想都想不出来的奇异存在,你说她正经嘛,哪有正经的闺中女子会这样调戏一个年轻男子的?而且口无遮拦,什么话都敢说。

你说她放荡嘛——张磊心里头才冒起这两个字马上就很有罪恶感地否认掉——张玥在他心里绝不可能是这种人,只能说她所思所学与自己不同,多半是学了南边传过来的“心学”,走上了歪路,所以变成了一个虽然坦荡荡却又放肆不羁的“女君子”——嗯,一定是这样的!

“行了行了!”张玥说:“看你脸皮薄成这样,不说这些了,免得你跑了。嗯,我跟你说,我才去了萱怡堂……”

张磊听她终于开始说真正的“正经事”,心里头暗中松了一口气,跳得很快的心脏也渐渐平复,听漏了好几句话,但他人聪明,还是明白了张玥说的是什么。

却原来是萱怡堂那边将张玥请过去两回,探口风打听张磊的意图——毕竟最近这位新的张大少爷在晋南盐业太露脸了。雪花盐与张玥勾心斗角了多少年了,所以彼此之间并不信任,所以张玥不会直接跟雪花盐说张磊想去边疆种田来支持开中法,真这么说了雪花盐反而不会相信,于是张玥反其道而行,话里言间透露出的意思是准备支持张磊上位,除非雪花盐答应她两个苛刻的条件。

雪花盐一听,果然当场就急了,然而她事后一回想又觉得不对,事情如果真如张玥所说,她哪里还会来跟自己谈判,张玥开出的那两个条件虽然苛刻,却远没有张磊上位来得要命,所以她就推断“张玥要扶张磊上位的图谋”多半并不顺利。

“于是她买通了外院的人,又在外头打听,终于知道你是打算去边疆种田了。”张玥笑道:“有一些消息,却是我故意放给她的,消息倒都是真消息,但到了她心里头却是另外一个样子的结论了。”

张磊想去边疆种田支持开中法,是因为受了王德明老盐商的感动,觉得此法利国利民,但到了雪花盐的眼里,却是觉得张磊是投机取巧——因为新任盐运使力撑要复兴开中法,所以他就凑上去了。

“所以不用多久,她一定会有所表示。石头弟弟,不用多久你就能莫名其妙地收到一份大礼,有了这份大礼,姐姐再帮你筹划筹划,就够你去边疆开荒种田了。”张玥在张磊面前,丝毫都不掩盖自己此时的得意:“你看姐姐多为你着想啊,这么处心积虑的,把雪花盐也给骗了,这番功夫可费力气了,回头你可不能只送我一个泥人儿。”

张磊微一沉吟,却问道:“她为什么要送我大礼?”

“上次不是说了吗?你怎么还不明白?”张玥说:“把你赶得远离晋南,去了边疆那种在她看来没前途的地方,她才能安心啊。”

张磊又问:“为什么她还会认为去边疆种田没前途?现在开中法不是要大行了么?”

张玥脱口笑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伙儿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开中法要想复兴,哪有那么简单!”

忽然她一瞥眼见张磊神色凝重,暗叫一声不好。

张磊一字一顿,问道:“长姊,请问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什么叫大伙儿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你们究竟安排了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