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岁月留痕a》第十一章 事故分析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洗洁精是个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产品,主要原料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市场竞争下,大家都在价格上做文章。尽可能做到外观上看不出来,成本又能降低。

为了竞争,厂里向研究所提出修改配方工艺降低成本的要求。很快,研究所的工程师反馈,加入增稠剂可以使洗洁精半成品由0.80元每斤降到0.60元每斤,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增稠剂658-8型。

它的作用是可以与盐、6501、cab、氧化胺等协同增稠效应。分散能力强,可大大减少配方低温果冻的现象。研究所的工程师还开了句玩笑,说“如果你们不顾质量的话,用这种增稠剂可以做出每斤0.20-0.40元的产品,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出来。特别提醒要买658-8型,不能图便宜买658-1型,否则容易出现透明度不清的问题。

企业迅速调整了配方,降低了成本,使洗洁精产品利润率提高到40%。

不料没过多久,美净厂的洗洁精大幅降价销售。不仅与洁净厂一样生产瓶装的,还推出了2000克到5000克的桶装产品,这些产品由于采用了不透明瓶,不讲究透明度,用户只看粘稠度就觉得产品不错,对市场的冲击很大。连百货站批发部都转向美净厂要货,原因是美净厂给的回扣高。

这种增稠剂是研究所刚引进的,还没有在国内推广开来。厂里为了生产和保密需要,由彭明骏亲自负责采购,回来后把品名标牌全销毁了,放在技术科仓库存。

财务科付款时,单子上标的仍然是其它产品名称,产品到厂后由技术科保管,定量发给生产制配车间。

彭明骏觉得自己做的够严密了,却疏忽了一个人,那就是冯玉嫽。

自美净厂洗洁精上市后,冯玉嫽开始怀疑了。她盘了一下库存,发现与出入库数量不符。

这种增稠剂是小型瓶装的,每箱只有四瓶。向车间发的时候,每次只发一瓶。厂里为了减少采购次数,一次性要了半年的用量。

她发现整整少了两箱。

货是冯玉嫽和彭明骏一起去提的,没有其它中间环节。

她终于明白了,厂里的内鬼非彭明骏莫属。因为技术科仓库只有她和彭明骏有钥匙,连科长都没有。

一次事故让冯玉嫽风光了一回,也得罪了一些人。

厂里的搅伴设备安装在2米高的平台上,制配工操作不仅要在平台上,有些原料要抬上去加入。少量的问题不大,量大的液体一般先装到50公斤塑料桶,再沿台阶两个人一起提上去。

一天,洗洁精制配车间两位制配工在向上抬原料abs时,因脚下打滑,摔了下来,造成一人骨折。

厂里召开了事故分析会,除厂领导外,相关科室和制配车间人员都参加了。

在总结教训时,大家谈的基本是安全意识不高,工作马虎,总之主观原因上谈的多。改正方面也基本一致,无非是加强生产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新东西,厂长准备作最后总结,习惯性的向大家扫了一眼。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厂长话音刚落,一个虽然不大却能听到的声音从角落里响起。

“哪位有不同意见?声音大一点。”厂长听到了,有点不快的问。

“我!”站起来的是冯玉嫽。

会议室中间是个圆形桌,坐在桌前的基本是厂领导和各科科长及车间主任。周边靠墙摆放的是长条椅子,坐的是各科办事人员和车间职工。虽然说的是要大家畅所欲言,多数情况下坐在外围的人只是带着耳朵来听的,极少发言。

“我们科的冯玉嫽,你有话说?”技术科长李宇昆对厂长介绍了一下,又转向冯玉嫽。

“技术科的?有话你说!”厂长看了玉嫽一眼说。

“我觉得只强调提高安全意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关键是我们的生产工艺设计不合理,有改进的必要。”玉嫽很少在众人面前发言,尤其是在领导们面前,说话的声音仍然不大。

“工艺设计不合理?你说说,指哪些方面?”厂长问。

“送料问题。厂里现在生产洗洁精的量很大,工艺方面仍然是原来试产时的设计,跟不上扩大生产的需要,应当解决制配原料的输送问题。也就是不能再由工人手工向平台送料,改为机械输送。”玉嫽说。

“怎么改进?你说具体点。”

“洗洁精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都很简单,主要原料是abs.aes和6501。由于aes和6501是洗发精生产的主要原料,原来生产时已经建立了生产工艺,只是与后来投产的洗洁精设备连接就行了,不需要人工抬上去,以往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故。制配车间生产的产品是洗涤品,这种产品很难保证车间地面和设备没有残留而打滑。洗洁精的主要原料是abs,在洗洁精配方中占比超过15%。也就是说一个五吨反应釜最少要加入700公斤,按每桶50公斤计算,要上下14趟抬送料。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不安全”玉嫽一口气说完。

“有道理!你的意思是说增加一个abs输送罐,通过计量器用泵直接加入。”厂长挺明白的。

“不仅仅这些。我觉得现在制配车间空闲位置大,完全可以自己制备abs,不要再向外单位采购了。”玉嫽话一出,会场有的直了眼,有的立马反驳。

“那不成生产原料了?”生产科长第一个说。

“abs原料我们有定点代应商,别把事情搞复杂了。”供应科长说。

“自己生产原料会增加生产车间的负担,不太合适。”车间主任说。

“小冯有点异想天开了,生产abs也需要原料,是不是欠考虑?”坐在旁连的彭明骏转过身对着冯玉嫽说。

“说说具体的理由,你论证过吗?”问话的是技术科长李宇昆。

李宇昆原来是做油漆的,主要是有机化工中的脂、笨、颜料及各种填加剂,对精细化工原料接触时间不长。

“是这样的。我学的是精细化工专业,在学校时对一些表面活性剂曾经在试验室做过。虽然没有参预过大批量生产,我想大同小异。况且abs生产是最简单的。”玉嫽说。

“简单?哪你说说!别在那儿站着,到前面来,坐你科长旁边。”厂长有了兴趣,招手让冯玉嫽到前面来。

“我就在这儿站着说吧!”玉嫽不肯。

“去吧!咱技术科的人有发言权。”彭明骏推了玉嫽一把。

“社会上叫abs的很多,如abs树脂,abs塑料等。我们洗洁精中用的是一种叫abs表面活性剂,其原料主要是矿物油和动物性油脂,去油污力强,但对皮肤刺激性大,安全方面不如以es为原料的洗洁精。由于生产简单,去污力强,目前市面上的洗洁精大部分都采用abs为原料生产。这种原料可以通过磺酸加强碱中和来制备,最简单的配方是100公斤磺酸加98%的氢氧化钠13.9公斤,制备333公斤的abs。我的想法是在车间平台安装下个500公斤的磺酸储罐,一个2000公斤的abs反应釜。制备出来的abs按计量直接泵送洗洁精反应釜,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既不需要向上抬料,又能降低成本。”玉嫽走到桌前科长李宇昆身旁,没有坐下,接着说。

“那样abs原料不也需要向上抬吗?”生产科长问。

“abs所需最多的是磺酸,可能用泵输送。剩下的大头是水,我们现在的处理水是通过管道输送的,增加一条通道就行了。现在车间生产是两台10吨反应釜生产,生产20吨洗洁精需要abs3000公斤,这其中有两千多公斤是水。如果自己制备,水不用向上抬,光这一项就减轻了不少,况且自己制备能降低生产成本。”玉嫽说。

“能降低成本?你算过了吗?”厂长问。

“这个很简单。目前磺酸的价格是8000元每吨,氢氧化钠是15000元每吨。制备出的abs成本约3000元每吨,而我们现在的采购价是4500元每吨。一吨就可以节约一千多元钱,现在职工工资每月才200多元钱。即使增加生产工人也划算。”玉嫽说。

“一吨洗洁精半成品能降低成品将近200元,一个班20吨洗洁精半成品能降低4000元,不是个小数目。”财务科长马上就报出了数。

“她算的价格对吗?”厂长转向几位科长问。

“原料价格差别不大,技术上可行吗?”说话的是供应科长。

“技术上应当没有问题!”李宇昆作了肯定的答复。

“车间布局怎么样?”厂长问生产车间主任。

“就是在空中增加两个小反应釜,绰绰有余。”车间主任显然赞成。

“要先在实验室做出小样,成功了才能上马。”彭明骏作为技术人员也开始显示自己的存在。

“好!没有想到一次事故分析会,结果是技术革新。就应当这样,不能就事故论事故,要找到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原因,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现在开始,技术科要抓紧进行小样实验,成功以后要制定配方工艺。设备科要按照技术要求采购设备,生产科要指导车间做好设备安装准备,供应科要组织原料采购。大家都要向技术科的人员学习,善于动脑子了。这件事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表扬。”厂长说。

冯玉嫽给技术科长了脸,科长李宇昆高兴。生产车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对这个曾经一起共事的小姑娘赞美有加。

有苦说不出的是供应科,因为他们少了采购abs方面的回扣。

最不开心的是原料供应商谢温水,以往厂里所需的abs都是由他供应。厂里停止采购后,他的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彭明骏对玉嫽出的这次风头并不妒忌,只是认为提前该跟自己商量。因为与谢温水的关系,终究是技术科的原因。

“你该提前跟科长打声招呼,我们有点措手不及。”彭明骏这样说。

“我也是临时起意,没有想太多的。”玉嫽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