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李晓冬是不是渣男》第3章 为她做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承恩县第二小学虽然是个县城小学,却是承恩市的重点小学。

至于重点小学的评判标准,根据的是学校学生“德、智、体、美、劳”这些方面的综合发展成绩。

对于“德、智、体、美、劳”到底说的是什么,李晓冬一直不能完全搞清楚。

只记得小学六年总共十二个学期,每个学期都会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挂上一张白纸手绘的巨大表格。

竖排是班内每个同学的名字,横排是“德、智、体、美、劳”。

这张板报的作用就是评定每个同学,每个月在这五个方面的表现。

“德”可以理解为品德、品质。

“智”是智慧,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

小学的李晓冬深以为然,也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在私下将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叫作“智障”。

但长大一些的李晓冬,在回想起那个初中毕业就不再读书的同学时发现,这样以成绩分数高低来评定“智”的分数的方法,只能用另个字来评价“智障”。

“体”可以解释为热爱体育运动,健康向上。

“劳”的分数则用来评定是否热爱劳动。

但是对于“美”的解释,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和二年级到五年级的班主任解释、说法则完全不同。

李晓冬小学一共有两个班主任。

第一任班主任是一位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女老师。

李晓冬已经记不起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她姓赵,长头发、很漂亮、很亲切,也很乐意在课间和同学们做游戏。

也许是只教了李晓冬短短的一年,也许是那时的记忆还不够清晰。

在李晓冬的记忆里,赵老师似乎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永远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赵老师解释,“德、智、体、美、劳”中的“美”代表着个人形象。

比如说,要勤洗澡,勤洗头,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服装整洁,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李晓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赵老师曾动手帮女同学梳好看的辫子。

有一次是帮着身为班长的语嫣梳一条麻花辫子。

半长的头发编成麻花,刻意在前额留下几绺碎发,辫子系得也略为蓬松……

总之,很好看,好看到虽然语嫣之后再没有梳过那个发型,李晓冬却一直能清晰地记得,直到现在。

赵老师也常常在周一升旗的时候,提醒头发长了的男生需要理发了,掏出指甲刀帮着指甲长的同学剪指甲。

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承恩县城,在家洗澡还不是很方便,大多数人都需要去澡堂里洗,很少有人能在家里进行淋浴。

因此,赵老师建议不论男女同学,一周应该洗一次澡。

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实在没有办法洗澡,一周也至少要洗一次头,以保证个人的卫生和形象的良好。

赵老师对“美”的理解和要求,李晓冬记了很多年。

赵老师给出的有关洗澡和洗头的建议,指引着李晓冬在成年之后不论在多忙的情况下,每周也至少会洗一次澡。

赵老师只带了李晓冬的班级一年,一年之后,据说因为要生小孩,便没有继续当班主任。

而是调到了第二小学的附属幼儿园临时做起了一名幼儿老师。

赵老师离开之后,李晓冬所在班级的第二任班主任姓姚,四十五六岁。

姚老师是个典型的女强人。

因为家庭原因,她不得不在子女远离家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多年。

这非但没有影响她的教学任务,反而她一直在学校担任着小学的班主任。

而且,几乎每年都能获得县教育局颁发的,写有“优秀班主任”的证书。

姚老师所带的班级,也一直是第二小学,乃至整个县区公认的优秀班集体。

在那个班干部的决定权完全在班主任手中的时候,姚老师在开学一个月后,将李晓冬和语嫣的职务进行了调换。

也是从那时起,李晓冬开始了他连续五年的班长生涯。

姚老师对“德、智、体、美、劳”的讲述和赵老师不太一样。

其他几项姚老师和赵老师讲的差不多。

但对于“美”的解释,姚老师则把它解释为“心灵美”,也就是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

对于这一点,我不反对,也认为这样理解没什么错误,但是总是感觉如果这样解释的话,那“德”与“美”这两个评定项目有些重复。

事实也正是如此,自从姚老师在二年级成为李晓冬的班主任后,李晓冬班级后边的评定栏上,每个同学“德”与“美”的评定分数都差不多。

其实对于赵老师和姚老师的这两种解释李晓冬都不太认可。

毕竟,“美”的定义太过复杂,把它写在版报上进行评分的行为,不只是愚蠢,简直就是愚蠢。

确切地说,“美”在根本上就与“德、智、体、劳”不同。

坐在李晓冬前座,内心善良、道德无暇的牛园园在姚老师关于“美”的评分中一直有九十以上的分数。

但看着她油油的头发和范黑的衣领,李晓冬不想承认她和美有什么关系。

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却在私下里常常口吐脏话的尹菲菲被赵老师在“美”之一项上给了一年高分的事实,也让李晓冬感到不能接受。

不论五项评定是否合理,那时,承恩县第二小学,为了让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五项上全面发展。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让教育局的领导认为,学校在积极地让校内同学,发展,“德、智、体、美、劳”。

李晓冬在小学经历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月。

“体育节”、“学**月”、“文艺节”、“智力竞赛月”……

除此之外,在并不沉重的课业压力下,“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比赛”、“唱歌比赛”、“绘画比赛”、“科技小发明比赛”、“手工制作比赛”……各种各样的比赛也一个接着一个地展开。

这些比赛和活动一直贯穿整个学年。

在赵老师作为班主任的时候,只是将活动的内容和参加方式通知给大家,然后大家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爱好去选择性地参加。

一年级的李晓冬参加过演讲比赛,也参加过绘画比赛。

之所以参加演讲比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因为在赵老师做简单的宣传时,随口说了一句,

“口才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参加,在全校同学面前展示一下自己。”

至于绘画比赛,则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

毕竟,李晓冬从学前班开始就一直在一位退休的美术老师家学习绘画。

但姚老师的风格和赵老师完全不同。

不论什么比赛,姚老师总是慷慨激昂地鼓励班里同学们去参加。

有时甚至像是在命令班级中的同学必须参加。

想到姚老师在活动比赛前进行动员时候的样子,李晓冬怀疑,若是姚老师不选择当老师,而是选择搞传销,估计也会是一位洗脑高手。

在一次科技小发明比赛前,姚老师就激情澎湃地说:

“这次比赛,考验的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我们动手能力的一次活动。

创新才能进步,你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必须要学会创新。

你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酱油倒了都不知道扶,有的同学回家就是看电视,一点家务都不做。

这次正是应该锻炼一下动手能力。

所有班干部,每人必须组织四到五名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参加。

若果其他同学有想要自成小组的,来我办公室报名。”

那次活动,李晓冬的班级获奖数是全校最多的。

但拿了二等奖的李晓冬却知道,创新不是努力就能创出来的。

绞尽脑汁却想不出一个创意,不得不求教自然老师的时候,李晓冬竟然看到了不少的同学都在央求着自然课老师给个创意。

有了创意还要央求父母进行经济支援,购买小发明所需的材料,换来一张写有“二等奖”和自己名字的奖状。

李晓冬记得那种感觉并不美好,因为他母亲在他索要买材料的费用时,表现出的窘迫神情让他心里不好受。

即便如此,李晓冬并不认为,赵老师就是对的,而姚老师就是错的。

因为不论姚老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让身为班长的他参加了几乎所有的活动和比赛,却也在无形中锻炼了李晓冬多方面的能力。

在李晓冬小学毕业的时候,母亲曾为他整理过一次小学六年所获得的荣誉奖励。

不算奖品,光奖状就有七十多张。

这些荣誉,即便是对那时的李晓冬来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并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但却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自信。

荣誉背后的心酸,只有当事人清楚。

李晓冬每天放学,看着其他同学洋溢着笑脸走出学校大门,而自己却要在教室一遍一遍的修改作文大赛的参赛作品,或是演讲比赛的演讲稿。

在周末,其他小区里的同伴热热闹闹地在楼下踢球,而自己只能在房间里除了完成作业,还要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做准备。

最忙的时候,李晓冬同时准备着绘画比赛的作品;写着演讲比赛的演讲稿;为小报比赛绘制的小报;还要在每晚放学后留下来,在教室里为课本剧比赛排练小品。

李晓冬也并不是不想让自己轻松一点,但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面对一个有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中年班主任……

几句鼓励的话语,一些小小的激将法,足以让那时的李晓冬丢盔卸甲,再次投入到忙碌的小学校园生活中。

还好,虽然像姚老师说的:身为班长,需要在很多时候去以身作则。但是,那时在很多活动、比赛中,都有身为副班长的语嫣陪伴。

因此,李晓冬也可以苦中作乐。

那时的李晓冬并不能很清楚地理解恋爱的含义,只是单纯地感觉:能和语嫣在一起就很好。

所以,很多时候,李晓冬也很庆幸,那些活动,那些比赛给了他和语嫣约会、共处的机会。

并不是所有的活动比赛李晓冬都排斥,其中一些也曾让他乐此不疲。

比如说“体育节”和“运动会”。

运动会是每年的五一节假期前,也就是四月底的随后三天。

为了给五月份的“艺术节”空出时间,整个四月份,被定为“体育节”。

体育节的大轴活动就是运动会。

整个四月份,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为自己所要报名参加的体育项目做准备。

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去参与其中,运动会上,除了包括接力赛在内的集体项目,每个项目每班只有三个名额,每个同学也最多只能选择三个项目。

在姚老师成为班主任后,每年的运动会李晓冬所在的班级报名表都是满满的,任何项目都不会有名额缺席。

而每个同学都会至少有一个参赛任务。

至于包括课代表、小组长在内的班干部,则每人必须报满三项。

小学的李晓冬身材不高,也不够魁梧,虽然速度不慢,但身材却是劣势。

因此,像跑步、铅球这样的项目并不适合他。

但李晓冬的弹跳力不错,因此,沙坑跳远、立定跳远和羽毛球就成了李晓冬的固定项目。

李晓冬不是天赋异禀的运动天才,因为很多身高、腿长的同学选择了更受瞩目,或者说听上去含金量更高的100米、200米、400米……

所以,在跳远上,不论是沙坑跳远还是立定跳远,在李晓冬上小学的期间,他一直是运动会上的冠军以及校纪录的保持者。

而羽毛球则是李晓冬一直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

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小学六年里,他一直是年级组的第二名,从未拿过第一。

在四月里,“拔河比赛”、“集体跳长绳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都是一些可以全班集体到操场上活动的比赛。

可以不窝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就是好活动。

因此,四月份也是李晓冬最喜欢的一个月份。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可以到操场上进行集体活动,还因为身为班长的李晓冬可以和身为副班长的语嫣,在组织同学活动的时候,有更多的接触。

这样的接触不过是肩并肩地站着,或是是偶尔不经意间碰一下手。

但那种感觉仍是可以让李晓冬回味很久很久。

他喜欢看见语嫣注视着自己。

他喜欢听见语嫣叫自己的名字。

他喜欢听见语嫣说话的声音。

他喜欢语嫣的眼睛注视着自己。

他喜欢偶尔搞怪,哗众取宠以逗笑语嫣。

因此,在整个四月份,李晓冬几乎参加了所有可以参加的活动项目。

只是为了听见语嫣在观看时为他加油。

就是这种傻傻的、简简单单的喜欢;就是这样一份单纯地想要取悦她、想要逗她开心的心思,让李晓冬在“体”之一项上真正地得到了满分。

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常规的球类运动,李晓冬几乎都会。

虽然不能说是精通,但在业余选手中绝对不算是庸手。

语嫣喜欢打乒乓球,李晓冬从乒乓球零基础到学校年级组乒乓球比赛亚军,只用了不到半年。

在为期两天半的运动会上,语嫣的光彩要远远亮过李晓冬。

她的身高在同年级里也算是高挑的,长跑、短跑、接力都是她的强项。

全校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各自搬着板凳围坐在操场四周,等待着本班的同学从自己的班级前跑过,加油、呐喊。

当每次看到语嫣跑过的时候,在全班同学的呐喊声音中,李晓冬总是用出最大的力气。

希望他的声音能够最清晰地被语嫣听到。

而每次在语嫣跑来之前,李晓冬身为班长,都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挤到班级阵营的最前面,以便让语嫣能够看得到他。

那时的比赛成绩,会由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在全校同学面前宣布。

取得名次的同学,除了可以享受到这份荣誉之外,还可以得到一份属于胜利者的物品奖励。

毛巾,香皂,笔记本,算不上贵重,但却能让获奖者感到骄傲和自豪。

因为李晓冬所报的三个项目最后取得的成绩都不错,所以,他几乎每次都能拿到三条毛巾。

毛巾的颜色可以自己选择,李晓冬喜欢蓝色和绿色。

语嫣的运动会表现也不错,基本上每次也都能拿到两到三条毛巾。

她喜欢粉色、黄色。

那时,对恋爱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只是单纯地将彼此获得的毛巾交换,然后挂在脖子上,或缠在手臂上,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李晓冬不知道语嫣当时的心里是什么感觉?

但在他的心里,他们两个人就像是偷偷地交换了定情信物的预备役夫妻。

虽然那时李晓冬还很小,对于男女之间的差别,以及关于男女性征的理解,仅限于上厕所的地点和方式不一样。

至于对婚姻、爱情更是没什么体悟。

但那时的李晓冬以为,他和她就是这世界上最般配、最幸福的一对儿。

在未来,他和语嫣一定能像一对夫妻一样,永远地生活在一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