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穿的蜗牛》第十章 倒霉的努尔哈赤 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消息的内容是:明天,女真部落三千人,将携带大量财物来抚顺交易。结果这个百姓一进城通报立刻被控制和收买,回去只说城内大兴土木搞扩建,并且抚顺守将承诺打开城门,迎接商队入城交易。之所以改变以前城外交易的方式,是因国师说会有大雨所以改在城内交易。

第二天(十五日)早晨,一支几百人的商队来了,抚顺的城门大开,只有两个小兵在城门口把守,加宽的护城河上有一座新修的木桥,然后,满脸笑容的女真商队开始通过木桥,来到城门口,却进不去,理由是城门由于被一辆巨大的马车堵住了,马车因为货物过重压垮了轮子,正在处理之中。

守门士兵让这些商人先过桥散开在城下,因为等下还要迎接更多的商贩,不要把桥堵死了,这些商队没办法只好先过河散开在城下,等到全都过完河,那两个小兵却突然不见了,这时候城里面的门也关上了,在城门洞中的马车却突然着火了。

这些商队发现事情不妙了,于是向城头喊话,但是得到的却是一排箭雨和火铳弹丸,并且还扔下一个人头,守将李永芳的头,历史上李永芳是被老奴收买了,所以当时老奴没费多大劲就攻上城头。因此国师在出示万历的密旨后和秦良玉一起当场斩杀李永芳。

这些所谓的商队(八旗精锐化装而成)立刻被打死了一百多人(白甲兵),白杆兵多为猎户出生,箭术高超,每发必中,且多射头部和面门,且城头又早有准备,各种擂石、滚木、金汁(烧开的大粪)全都往城下招呼,城下建奴一个个哭爹喊娘,苦不勘言。

努尔哈赤这时候才确定上当了,马上命令附近的军队也无须隐藏了,精锐的八旗骑兵,向抚顺城发动进攻。结果,逆天的国师让那些事先挖好的陷阱自动撤去承重板,可怜的八旗骑兵一个个马失前蹄掉入插满尖刀的大坑里,一下子又失去三百多精锐和大量马匹。

努尔哈赤大怒,吩咐过了河的白甲兵立刻撤回,就在这时候木桥突然断裂(不用问,肯定是国师干的。)城下的几百白甲兵在面对城上的疯狂攻击只好跳河逃命,但是外衣里面的重甲让他们如秤砣一般直达水底,全军覆没。

这一下,老奴有点吃不消了,这仗还没怎么打,就损失将近一千的精锐,立即下令退回清河堡进行修整,因为本来就是偷袭,且还有守将作内应,根本就没打造多少攻城的工具。城头明军一看后金军队撤退了,全都欢呼起来,总兵张承胤想亲自率军追击努尔哈赤,却遭到秦良玉的反对。

因为万历明确说过不许野战,坚守城防即可,张承胤不听节制,认为建奴元气大伤,正是追击的大好时机,但是国师同意秦良玉的意见坚守不出,并出示万历赐的刻有“如朕亲临”的金牌制止了张总兵,因为历史上就是因为总兵张承胤率军追击努尔哈赤,却遭遇皇太极的伏兵,阵亡,全军覆没。

因此师太来之前,万历特别叮嘱,一定要想办法制止张总兵的追击行为,但是不要伤害这名将领,毕竟张也是一员猛将,不能杀掉。

秦良玉因为是刚到抚顺,还想与众将搞好关系,所以国师出面制止正合她意,于是下令坚守城防,加强各项未完成的防卫工作。安抚好进城的百姓,同时派出斥候,打探建奴军队的动向,加快打造和修缮城墙,毕竟经年未有大的战事,城墙年久失修已经非常危险了。

另外命令在城中30万百姓中募集青壮守城,得2万人,另城中原有2万战兵和6000辅兵,加上自己带了4000战兵,城内共计5万守军,并颁布赏罚条令、严肃军纪,宣告建奴历年罪行,言明城在则人在,城亡则军民皆亡,至此,抚顺城中军民上下一心,誓于抚顺共存亡。

而灭绝国师此时则在想老奴下一步行动,估计老奴吃了这个大亏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卷土重来,看来抚顺之战必然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大战,除非毁坏建奴的粮草或者重创八旗军,才能逼其退兵,不过这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国师才会这样做,毕竟干涉太多也不符合与蜗牛的约定,只要让建奴无功而返就是大功一件。

于是建议秦良玉在建奴日后攻城疲惫之时可发一支奇兵偷袭建奴的粮道,建奴无粮必然惊慌,此乃不战而屈兵之计,秦良玉深以为然。

万历在京城也没闲着,一方面命令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辽东经略杨镐来见,万历直接在宫中接见了这位在历史上萨尔浒之战的主帅,其实他是文官而且中过进士,很多马后炮的历史学家都把萨尔浒之战的惨败算到他的头上,其实他只是不太懂打仗,但是他这个人协调各方面关系还是比较擅长的。

因此万历直接让他负责管理军需后勤,但是辽东经略不能做了,直接任命孙承宗来接任。万历命令杨镐必需密切配合老孙头的工作,如果后勤出问题,提头来见!

因为目前的紧急情况,所以孙承宗几乎天天和万历碰头,两个人最不担心的倒是抚顺城的安危,因为有逆天的国师承诺,所以最关键的是以后怎么办,还是万历比较了解灭绝,知道她不会去重创建奴,顶多制造点麻烦,让建奴吃点苦头,要打败建奴必须依靠现有的资源。

孙承宗的建议是比较中肯的,那就是不与敌正面交锋,在敌人撤退过程中派出小股部队伏击骚扰,激怒敌人,但是敌人却又没办法追上。

在敌人疲劳大意的时候,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敌人,不贪功、不恋战。

在经济方面对建奴进行封锁,建奴不事生产,粮食等重要物资全靠贸易获得,严格进行封锁,但是私下允许用建奴的马匹来换大明的粮食,不过要把粮价抬高至少5倍以上,反正不换对大明也没有损失,但是建奴如果没粮食则无法生存。

简单来说就是现代的游击战。于是万历又无耻地抄袭了,明确提出游击战原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肥的拖瘦,瘦的拖垮!”

此言一出,令老孙头大为惊异,虽然这些都是大白话,但是明军将领一般都是大老粗,反而对这种大白话更加容易理解和执行,而且战术上比自己提出的还要完整和精辟的多,老孙头不禁暗中钦佩万历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

万历厚着脸皮称这个是自己发明的对建奴新战法,简称“灭奴战法”,要求全军推广和学习,并且下令,所有军民除了换战马以外不得与建奴进行任何交易,否则视为汉奸行为,将进行严惩;且对海上运输实行军管,如果发现有运送粮食和铁器给建奴的船只一律充公,相关人员灭九族。

因为历史上许多不法商人就是通过海运把粮食和铁器卖给建奴而大发横财,所谓的八大晋商后来在清代被重赏的原因就是因为卖了许多军需重要物资给建奴,所以万历下了死令,如果有人敢在这上面贪污受贿包庇汉奸的官吏将处以灭九族还爆尸三日于闹市,以儆效尤!

万历的这些举措标志着“先军政治”开始,一经宣布,立刻引起众大臣的不满,因为这里面有许多官员的家族都是靠与建奴做生意发财的,明朝本来就禁海,这也是祖制,但这些官员的家族私下经常走私贩货出海谋取暴利。

但是如果实行军管,且万历又将那些不通人情的机器人派到重要岗位进行检查,那就意味着完全断了他们的财路。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于是这些官员纷纷上折子反对,连内阁也准备封驳万历的旨意。

万历一看,好了,大清洗可以开始了,立刻将机器士兵派出部分担任锦衣卫和东厂出任指挥使和督主以及下面的千户、百户、档头、番子等职务,然后用脑电波要灭绝师太用分身术,命令她的分身来清查这些反对官员的背景和私下见不得光的事情。

灭绝一看这么大阵仗,2000机器人完全不够用了,于是又制造出20万机器人士兵,不要以为很多,据史料记载明朝厂卫一般有15万到20万这么多,现在人数番了一倍,所以办事效率自然很高,而且这些机器人又有现代化的侦讯手段,窃听、跟踪、刺探、搜集情报这些工作手到擒来,不出几天就全都掌握了这些反对官员的情况。

结果发现,这些反对的官员没有一个是干净的,全都有贪污、受贿、强占土地、欺压百姓、私通建奴等等恶行,万历一看,铁证如山,还有什么好说的,命令锦衣卫直接抓人,全部关起来。

这下好了,内阁除了方从哲其他全抓了,大明所有官员十成里面去了四成,京城到地方的官府为之一空,空缺官员由机器人代替,因为是国师主持的这次抓捕工作,所以效率极高,而且当场审案和判决,基本上是死刑。

因为早已查清情况,只不过走个形式,为了提高效率,所以杀人也是当场执行,所有被杀官员家产一律充公,家人男的做苦役,女的做官妓,灭九族只是那些没用的才灭掉,有用不用太浪费。

总计处死50余万名官员,大明全国上下一片血海,不过这都是汉奸、贪官的血,老百姓开始有点吓着了,后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立刻拍手叫好,举国欢庆,万历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顿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超过太祖朱元璋了。

杀!杀!杀!万历这几天都杀红眼了,本来还有点犹豫,后来一想我大明就快完蛋了,不杀光这些蛀虫,大明这棵大树就会被蛀空。我也得玩完,杀得还不够,等下次解决土地问题的时候还要杀一批官员,现在先解决军事问题。

灭绝将所有被查官员的家产列了一份清单交给万历,万历打开一看,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总计没收:黄金25亿两,白银57亿两,其他珠宝玉器首饰古玩等珍品不计其数,另外列出清单。

太好了,万历心道,这下解决军费问题了,历史资料显示大明后来与后金交战的军费大约是6000万量银子,虽然看起来现在的钱多,但是万历打算制造新式武器,比如火蝇枪的升级和改造以及更大威力的未来武器,那花钱是不要命的。

万历立刻让国师带100万两银子去抚顺,补齐军饷,并且重赏之下必有勇士,这个对激励士气很重要,这时候,王承恩回来了,说万历要找的那些人都已经找到并且都通知来京城了。

万历道:“徐光启来京城了吗?”“在京城,您要安排见吗?”“好”,“他就安排在附近,等下就可以来。”说完,老王赶紧去通知徐光启了。

万历至所以这么着急见徐光启,因为这个科学家也已经50多岁了,万历现在急着要发展军事装备升级改造的事情,所以要找他来,为了明白万历为什么重视他,我们还是先看下徐光启的历史简介吧。

徐光启

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

人物生平

徐光启画像徐氏祖居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仍转务农。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今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少年时代的徐光启在龙华寺读书。

明万历九年(1581年),应金山卫试中秀才后,他在家乡教书,并娶本县处士吴小溪女儿为妻。

万历十年(1582年),第一次乡试不中。为了维持家计,徐光启和他父亲一样“弱冠补诸生高等,食讫学宫,以家贫,故教授里中子弟。“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祖母卒,徐光启的父母又过半百,加上水灾,徐光启家道每况俞下。

万历十六年(1588年),徐光启为了寻找出路,和同乡董其昌、张鼎、陈继儒一起到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应乡试,徐光启却落第。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赴广东韶州任教,并结识了耶稣会士郭居静。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转至广西浔州任教。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因考官焦竑赏识而以顺天府解元中举。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会试他未能考中进士,回到家乡教书。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赴南京拜见恩师焦竑,与耶稣会士利玛窦第一次晤面。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光启没有参加会试。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他在南京由耶稣会士罗如望(jeanderocha)受洗加入天主教,获教名保禄(paul)。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他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次年春翻译完毕并刻印刊行。翻译完毕《几何原本》后,他又根据利玛窦口述翻译了《测量法义》一书。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年翰林馆期满告散,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同年徐光启的父亲在北京去世,他回乡丁忧守制。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邀请郭居静至上海传教,这成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他整理定稿了《测量法义》,并将《测量法义》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相互参照,整理编撰了《测量异同》,作《勾股义》一书,探讨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回到北京,官复原职。因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他与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撰写了《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和《夜晷图说》。

万历四十年(1612年),他向耶稣会教士熊三拔(psabbathinodeursis)学习西方水利,合译《泰西水法》6卷。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初冬,因与朝中一些大臣意见不合,徐光启告病去职前往天津。他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为《农政全书》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万历四十四(1616年),年礼部侍郎沈榷连上三张奏疏,请求查办外国传教士,是为南京教难。徐光启上《辩学章疏》为传教士辩护。同年徐光启回京复职,次年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后病归天津,作《粪壅规则》。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发兵进犯关内,徐光启应召星夜入京。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战败,他多次上疏请求练兵,后擢升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督练新军。但由于军饷、器械供应困难,练兵计划并不顺利。

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徐光启上疏回天津养病,六月辽阳失陷,他又奉召返京,力请使用红夷大炮帮助守城,但因与兵部尚书意见不合,十二月再次辞归。

天启四年(1624年),徐光启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等职,当时朝中魏忠贤专权,他不肯就任,次年他便遭谗劾去职。徐光启回到上海后,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编撰而成后来的《农政全书》。他同毕方济(pfranciscussambiasi)一起合译了《灵言蠡勺》。他还把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辑录成书,刻印刊行了《徐氏庖言》。

天启五年(1625年),徐光启退隐之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增订、批改以前所辑《农书》上,经过勤奋钻研,日夜笔耕,终于在天启七年(1627年)完成了《农政全书》的初稿。

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奉召回京,官复原职。

崇祯二年(1629年),他又擢升礼部左侍郎。因钦天监推算日食失准,崇祯皇帝同意由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同年,皇太极率领兵数万人进逼京畿,崇祯帝召集大臣平台议事,徐光启奏对战守之事。

崇祯三年(1630年),升任礼部尚书。

崇祯四年(1631年),陆续进献历书多卷,即《崇祯历书》。

崇祯五年(1632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六年(1633年),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土,同年11月8日病逝于任上,谥文定。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成就

折叠天文学

历法修订

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天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指的就是此事。

明代施行的《大统历》,是继元代《授时历》,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据《明史历志》记载,自成化年间开始(1481)陆续有人建议修改历法,但建议者不是被治罪便是以“古法未可轻变“,“祖制不可改“为由遭拒。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供邢云路修改历法时参考,但不久又不了了之。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

以徐光启督修历法,改历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但后来满清侵入中原,改历工作在明代实际并未完成。当时协助徐光启进行修改历法的中国人有李之藻、李天经等,外国传教士有龙华民、熊三拔等。

编纂《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崇祯历书》的编译,自明崇祯四年(1631年)起直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始克完成。全书46种,137卷,分五次进呈。前三次乃是徐光启亲自进呈(23种,75卷),后二次是徐光启死后由李天经进呈。其中第四次还是徐光启亲手订正(13种,30卷),第五次则是徐氏“手订及半“最后由李天经完成的(10种,32卷)。

其他编译

徐光启翻译古文,为其润色,校订实验。除《崇祯历书》全书的总编工作外。还亲自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

折叠数学

数学应用

徐光启在修改历法的疏奏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他一共提出了十个方面(“度数旁通十事“),即: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制造钟漏等计时器。说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讲述得十分完备。徐光启还曾建议开展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

译《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几何原本》(前6卷)翻译。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几何“名称的由来。在中国古代数学分科叫作“形学“。

“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不是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徐光启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他所翻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因而,这个过程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几何原本》是由利玛窦(matteoricci)和徐光启共同翻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完成。

折叠农学

《农政全书》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徐光启对农书的著述与他对天文历法的著述相比,从卷帙来看,数量虽不那样多,但花费时间之长用功之勤,实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提倡农学引进番薯

天启年间,徐光启遭魏忠贤排挤,告假回上海闲住,开始专门致力于他的农业研究。徐光启不仅研究了大量的农业资料,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实验。

甘薯最初是由国外引进中国的,起初只在福建沿海很少的一些地方种植。徐光启把它引进家乡种植,进行了多次试种,终于获得成功。在上海推广后,他又将甘薯的种植扩大到全国。

编纂《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书完成初稿,但由于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直到死于任上。便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亦即徐光启死后的6年,刻板付印,并定名为《农政全书》。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

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

折叠军事

军事思想

徐光启认为农业为富国之本,正兵为强国之本,所以徐光启一贯重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徐光启便在《拟上安边御虏疏》中提出了“设置险阻、整顿车马、储备军事器械、打造将帅之才、训练戎卒、严格制度、赏罚分明“,但他认为这些都不过是“世俗之谈,国家的想法“。

他御敌疏的中心内容则是“在这么多话中,有两句非常重要。一句是求精,一句是责实。一旦求精,就有深谋远虑的人互相学习,不随时间逝去;一旦责成事实,就会忠君爱国之士为国家考虑,十倍于贾谊也未尝不可。““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

练兵

利玛窦与徐光启徐光启大力宣扬管仲“八无敌“(材料、工艺、武器、选兵、军队的政教素质、练兵、情报、指挥)和晁错的“四预敌“(器械不利、选兵不当、将不知兵、君不择将“)。

做到“八无敌“即可无敌于天下,如果是“四预敌“则兵无不败。据此他提出了“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徐光启集辽左陷危已甚疏》。

这些办法和措施,都是“八无敌“、“四预敌“思想与“求精“、“责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徐光启和当时的登莱巡抚袁可立都是积极主张从战略上强化对朝鲜控制的少数军事战略家。

在上述这些办法和措施中,徐光启尤其注重对士兵的选练,他提出了“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

造炮

徐光启特别注重武器制造,尤其是火炮的制造。管状火器本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但时至明代末年,制造火器的技术已逐渐落后,由于边防的需要,急需引进火炮制造技术。

为此,徐光启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个人。

撰写条令和法典

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开始,徐光启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等。这些“条格“,实际上乃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也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也体现了徐光启“实选“、“实练“的责实精神。

折叠书法

徐光启题陆万言《题琴鹤高风诗册》徐光启作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而其存世手迹并不多。其中徐光启以飘逸的行书题陆万言《题琴鹤高风诗册》,从“海上晚生徐光启“落款与书风来看,此手迹或为徐光启早年作品。此书法虽用笔略弱,然而却风格萧散古雅,与董其昌等的书风颇有相契之处,也可以见出松江文人圈的相互影响。

轶事典故

接触西方学

徐光启彩像(清人绘)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受聘韶州任教,在韶州首次接触传教士郭居静(lcattaneo)。

在郭居静那儿,他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之事。从此,他又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

为官清廉

徐光启先生为官清廉、生活简朴,这在当时的官宦之家,是难以想象的。徐光启官做得越大,为人处事越低调。徐光启70岁生日时,按习惯,大小官员、亲戚朋友都得送贺礼。徐光启早已写信叮嘱自己在家乡上海的小辈,所有送来的礼物,一概辞谢不受。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送来的贺礼,也婉言谢绝。上海的儿孙辈知道老爷子的脾气性格,照办不误。

生活简朴

徐光启早年在翰林院学习的时候,曾有过这样一件轶事,有一天,他早晨起来穿衣服时,发现一条袜带找不着了,他没有惊动同学们,暗自用一根布条替代。如此一个多月的时间,直到自己的夫人发现,笑着说:“翰林院薪水再少,还不至于添不起一付袜带呀!你这么节俭,别人见了,一定会认为你在装模作样。

“徐光启答道:“你呀!你知道世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冬衣夏衫,样样俱全,只是少了一条袜带,就当作一个小小的缺陷,我觉得正合适,哪里是在装模作样呢“徐光启表面看起来有点迂憨,但体会他的内心思想,就会感受到他内在的崇高人格魅力。

徐光启是中国明朝不可多得的一位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军事家、农业学家,是一位综合能力极强的天才精英的代表人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中国的爱因斯坦。

可惜中国封建思想和意识过于浓厚,八股取士成为中国精英唯一成功之路,格物学在西方广为流传,在中国却成为匠学,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进取仕途把实用的格物学抛弃,这是中国文人当时普遍的做法,而以呆板、教条的八股文作为人生的标杆,致使中国在现代科学以及物理、化学、数学等领域比西方落后了许多年。

而徐光启是当时难得不多地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摆脱明朝士大夫当时的迂腐和自大,能够吸收西方许多进步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只是可惜在明朝末年那种大时代悲剧的情况下,徐光启能够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因此,蜗牛穿越到这个时空,完全改变了明朝的历史宿命,也改变了徐光启的个人命运,让他变得无以复加的光彩夺目。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