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教育心理的认知》第二十七集:跟大姐姐是“好朋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什么我突然擅自更改标题,为好朋友加上引号呢?因为我刚刚发现好像之前的标题都是以小新的口吻来表述的,也就是说这是小新的日志之类的著作,就像之前的“讨厌的青椒”那一集,为什么偏偏那个“青椒”的主题最后才出现,现在想来那是因为在“青椒”出现之前所有记忆都没有“青椒”来的深刻。

镜头开始又是野原广志的“春梦”,却是一次都没有做完过。这一次因为野原广志怕小新把自己吵醒,就让自己把自己在美梦中掐醒,醒来之后才从野原美伢口中得知小新已经出去玩了,结果因为自己吓自己而错过了一个美梦。(思想和手指的节奏不合拍了,打字速度变慢了,所以说朋友们还是不要熬夜的好,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开夜车了,反射神经疲劳,反应速度变慢,脑子传达的命令可能出错,把刹车踩成油门估计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晚上比白天更容易出车祸了,现在我的状态就是老是按删除键,准确率只有50%,正常状态下的我的准确率是80%以上)

镜头给到小新,因为下雨,小新躲到了一个美女大姐姐家的阳台,而这么大姐姐因为昨天喝得太多,这时的她正需要休息,所以在此情景的设定下,这一集就如此诞生了。大姐姐:下雨了,我晒得衣服都还没有收呢,头痛。一开窗子就看到了一个不明物坐在自家的阳台上面,吓了一跳:你在这里干什么?弟弟;小新:跟雨玩捉迷藏(对不对先不说,这份幽默感、思维模式和“徐志摩”聚集一身估计很难学到把);大姐姐:跟雨玩捉迷藏?你在躲雨呀?可是你为什么跑到别人的阳台上躲雨呢?弟弟(好直接的问话,和店员的各种暗示完全不同,也许是因为没有店员和顾客的关系吧,谁知道呢?);小新:不用招待了(自来熟并且可爱的孩子,到哪都饿不到);大姐姐:谁要招待你?头好痛呀!小新:你怎么了?头痛吗?大姐姐:没事,我只是宿醉而已;小新:什么叫做宿醉?(刨根问底是小孩子的特权,如果是自家的孩子,对于可以一直解释倒底的问题,不要烦恼,不要恼火,这是孩子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如果直接说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嘛?或者干脆不予理会,这很有可能会打消小孩子以后问问题的念头,我们看到从“蜡笔小新”第一集开始,野原美伢对于小新所有刨根问底的问题,只要是在她认为可以回答的她都解释跟小新听了,虽然最后因为小新惹野原美伢生气,但是小新的这个好奇心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大姐姐:就是说喝酒喝太多了;小新:那你为什么要喝那么多酒?大姐姐:那是因为我有很多难过的事情;小新:你为什么难过呢?大姐姐:不说了,跟你扯不完了;小新:扯不完是什么意思?大姐姐:小孩子别问那么多了,等于停了,你就赶快回家去,我要收衣服了。我不太清楚有多少妈妈一句“小孩子别问那么多”而拒绝了小孩子交给父母的内心,但我知道有很多父母总在抱怨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什么事情都跟父母说了,所以说回头想想这些都是孩子造成的吗?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如果不是自己的行为拒绝了孩子,孩子不跟父母交心哪跟谁交心呢?

下一个镜头就是小新经常在家里面干的事情了,野原美伢跟小新约定的“规定”九条里面肯定有一条是写着“不准拿妈妈的内衣裤玩”,但是却没有解释过,所以小新在大姐姐说不准玩之后才会立刻就说“为什么?”,对呀,我也想问为什么?大姐姐解释说“不为什么,如果你老是拿内衣来玩,长大了以后就会变成变态了”,这个解释是不是有点牵强了?小时候玩内衣裤和长大之后的事情八竿子打不着,而往往从小没看到过这些东西的朋友长大之后有这种变态心理的不少。那是为什么要告诫小孩子不可以玩大人的内衣呢?这是因为内衣裤是大人的遮羞布,什么东西捂得时间长了,都会变成自己隐私,人们对于隐私有着“变态”的维护,而这些也犯不着跟孩子说,所以说一下小孩子可以听得懂,又可以告诫的话语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就如此,一代代传下来,一代代的维护,人们对于这种“隐私”变得相当的敏感了(这也算是《进化论》吧)。之后的内容请各位自己思考一下,我想每一集都给大家一些思考的内容,不然只听我自己说话也很无聊。

下一个镜头直接说一下野原广志接小新的镜头(天已经大亮了),小新:是我爸爸;大姐姐:真的?快点叫他!小新:爸爸,救命!救命!(应该是从电视上学的,动感超人里的那个小女孩叫什么来着?)野原广志:真对不起,我刚才还以为是绑架呢。然后父子两个开始一人一句的骚扰美女大姐姐了,这也就应了弹幕里面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吧,其实,如果孩子有着自己的思想,又其父不一定有其子,但是一般情况下孩子生活的圈子都是父母传承下来的,改变不会很容易的。

结束语:把自己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别人是很痛苦的,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这也是亲子不交心的又一个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