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师北进》第七章 林灵素 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徽宗连连点头,“爱卿果然是有本事的,多少文臣要弹劾你,朕都当面喝止,那西夏时时想入侵,不是卿如磐石一般镇压在彼,安有太平中原。”便让童贯去张罗这事,不几日,完毕。皇帝邀请天下人,一起观摩灭匪行动,首先是太子请来的高僧行动,一昼夜,总共消灭贼匪38人,高僧个个带伤,死亡一人。

一共50个土匪,击毙大半,还是可以的,只是围观群众很不满意,他们要看的是壮观法术,是毁天灭地,一群和尚和一群土匪打架有什么好看?耐着性子等道人施法,道人却坐在那里睡着啦。徽宗命人去请他施法,他驱散众人,发动恐怖大招,引雷**。

山顶是一片旷地,连帐篷也没来得及搭,上一拨土匪被打死38人释放12人,这是刚提来的另外50人,他们知道游戏规则,上山便开始武装自己,急急穿好铁甲,再拿一个铁皮盾牌,紧张地关注着四周。要知道这是禁军的制式装备,防御力还是相当不错,高僧们的火球术,掌心雷,都被甲盾挡了下来,这回就道士一人,还能取得更好成绩吗?

天色陡然暗下来,土匪们在戒备中没去多想,不知道这便是道人的大招,乌云翻滚,接着就是暴雷连连,可怜山顶众人,没遮没拦,还都穿着铁甲,那铁甲遇到天雷还能活吗?没一刻钟就全部倒毙。观看者见到山顶爆出密集雷电,有人便开始大喊,“上仙施法啦,凡人休得冲撞,赶紧跪下。”

随着雷云消散,越来越多的百姓跪在山脚,黑压压的一大片,这股力量甚至传播到了负责警戒的军队之中,一个两个,大批的禁军官兵也单膝跪倒,最后连那几个寺庙的长老,也盘腿坐下施礼。宋徽宗心情大好,指着太子说道,“你呀,年纪不小了,可你自己说,你能担得起一国重任吗?”

之后就是给林灵素不断提高待遇,称为金门羽客,具有所有大臣不具备的特权,可以随时进入皇家后殿,不分时段。即便得宠的太监,也得在固定的时间才能出入后宫吧,这一份恩宠,可谓前无古人啦,好在林道士是真道士,没那么多凡间的**,倒是没有闹出什么绯闻,他的理想,在于压制佛教。

凭一己之力,如何能实现理想,总不能平白无故去拆毁庙宇遣散和尚吧,那只会造成无数佛教徒的反击,让道家的势力遭受更大的打击。林道人思前想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一本正经地告诉皇上,佛教不算恶,但是修习之路有偏差,所以少林五台修佛的高僧加在一起,也比不过道家一人,应该给它纠偏,让它回到正途来。

于是徽宗下旨,对佛家进行改造,很多人都看了那次比试,把林道士传得神仙一般,见到这个政策,就连佛家弟子也没多少抵触,毕竟技不如人,皇上只不过想改个名字,又有什么好烦恼?不多久,宋朝境内的佛刹改称宫观,释迦改称天尊,菩萨改称大士,罗汉改称尊者,和尚改称德士,都需留发修行。

若是到此为止,林道士离开皇宫,隐居深山,倒也是一桩美事,可惜人总是这样,一旦自己的终极目标突然实现,便会失去理智,给自己定下一个不切实际的新目标。林道士觉得,自己既然能够在大街上夺人气运,为什么不能夺去敌国的国运?如果自己能立下此等不世之功,以后天下不就是自己和皇帝共有之物?

每晚的御膳,都是皇上与天师共用,这已是规矩,在酒足饭饱之际,林道士屏退众人,说出自己想法,说这是严重地干扰天意,要用举国之力来配合发功。徽宗一听可以通过法术夺去辽国的国运,兴奋地不得了,马上答复,“这就好,天师不知道,其实大宋最大的弊端就是军队,天下收获为六分,军中便耗去五分。”

宋徽宗把汤碗推到一旁,气急败坏地开始倒苦水,“若是能直接作法压制辽国,那还需要这许多军费吗?朕明日先拟旨,天下兵马,贵精而不贵多,除童贯的二十万西军,其余的禁军裁减一成,厢军裁减两成,若**有效,便再裁去军官一成。这一下,也许财政就不那么紧张啦。”

林灵素按照夺人气运的法子,开始对辽国施法,额的神呀,大家知道此时辽国有多大吗?北宋的国土面积为283万平方公里,连960万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辽国的国土面积难以测绘,大概在310万-380万平方公里之间,不过其中有大片无人区与沙漠,实际上的国力远远比不上宋朝。

那怎么发功?哪里是目标?是对着首都还是对着国土中心?林道士自己也想不明白,既然皇上喜欢就这样先应付着吧。这种夺取国运的法术属于最高机密,皇上安排一个密室,重兵把守,由得天师在里面折腾,林灵素只好每日花几个时辰在里面打坐,权当是修习的功课。

林道人倒是安逸啦,反正如何才算压制国运也没个标准,被皇上像祖宗一般供着,日子过得很滋润。另一边的王庆,却好日子到头了,牢头经不住黄达的每日呱噪,再看时间也过去这么久,也该动一动那贼配军啦,牢头的第一个行动便是买弓箭。

他把王庆叫来,私下与之商议,“王庆啊,不管你以前多风光,现在也只能做个终身的矿工,我觉得有些可惜,怎么说你也是从东京来的,又当过差,哪能和那些目不识丁的土贼一般。”王庆连忙鞠身施礼,“蒙大人看得起,小人自当效犬马之劳。”

“明日你去市集买弓,你是大城市来的,应该会挑弓吧,再挑出些毛病还还价,那些奸商上好硬弓要二两银子,你去还价,一百五十两买一百硬弓,有没有问题?”王庆哪敢推脱,只好称没问题,去了市集,软磨硬泡,还是要一百七十两,自己贴补二十两,才博得牢头认可,“不错,以后就跟在我身旁购置军需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