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秉烛夜待》第1章 白兔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的早晨,春意浅浅。

微风轻盈,静好如初。

“omtaretuttareturesvaha……”

苒苒低着头,默默地对着直立在自己眼前这棵枝繁叶茂,树干粗圆的古树低声念了几句咒语。

这句咒语是今天大清早在八哥胡同米店里,从卖米的李大娘那儿刚学的。

卖米的李大娘哼哼唧唧说自己近日来有些心烦意乱。自己那个常年在外,偶尔回家探望的三儿子教了她一句不知从外面哪儿学来的咒语,说是没事念念,可保家人出入平安,身体安康。

“据说叫什么绿……绿……绿什么的咒,哎这人啊,真是年纪一大就什么都记不住了。”

李大娘叹道。

“不过还挺管用。”语气里自带一丝安慰。

“要不你也学学,说不定就用上了。”

“绿什么的咒,那就是绿颜色的咒。顾名思义,肯定也能念给植物,让它们好好生长。”

苒苒在回家的途中独自在心里琢磨着。

自家院子里的这棵古树估摸着已经长了几百年有余,粗壮结实,枝叶茂盛。苒苒打算在从下往上数第七根向南而生的粗枝上系一个秋千,供自己把玩,也作为小小的修饰。想来甚是可爱。

因为那树枝看起来高度合适,也足够坚固。如果它长得够长的话。

奈何它只朝空中伸展了半米多就不再继续,其上都开始伸出更小的树枝,叶子也都长出来了,这主枝倒像是停止了生长。这可急坏了早早做好打算要结秋千的苒苒。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她的咒语,就是对这根犯懒出包的树枝念的。该不会是树干里长虫了吧?有点担忧,惴惴不安。

赶紧把李大娘那儿学的绿色保平安咒多用几遍试试。总不能直接把树枝砍开来检查一番,那也太冒险了,还麻烦得要命。

“omtaretuttareturesvaha……”

神明保佑树枝好好长,我好结我可爱的小秋千。保佑保佑。”

在重复这句短短的咒语加许愿的过程当中,苒苒的内心倒是越来越安静了。

她凝神闭目,气聚丹田,眼内只剩下一片漆黑。仅有偶尔传进耳朵里那一阵阵鸟儿清脆的叫声让她知道自己还清醒着,并且和这个世界依然保持着某种感官上的连结。

这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四周都安安静静的。

也许时间还早的缘故,街道上平日里嘈杂不已的人声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喧嚣。

这座位于荒漠中的小镇子,仿佛在这一刻突然凝聚了整个大漠的静谧气氛,哪怕是一根针掉在地上,那细致轻微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居民也在这个时间慢慢地醒来,开始日出而作的一天。

镇子本身也不大,跟块豆腐干似的摆在浩渺无垠的荒漠里,藏在深浅不一的红色石丘之间。

不过区区方圆几十里的面积。

参差的房屋上,炊烟在不同地点从烟囱里零散地升起,直达天际,像要与飘过的白云闲话某些关于尘世的事。

苒苒的小院坐落在白兔巷十六号。

院子四四方方,打眼一瞧还有点空旷。中间偏西处那块空地上筑有有一口老井,井沿的石块有些脱落了,似是年代久远。但还可以打水。在它的旁边散落地摆着两三个桶把上系着粗绳儿的木桶。

她住的这个院子离热闹的镇中心不算太近,但也不远。属于闹中取静的地段,或者比闹中取静还要更静一些,因为从这里走到郊外,只消转过一个胡同,越过一片空地,再多走一小段路就到了。

一大清早,苒苒已经跑前跑后地做了很多事情。

她先是赶了个大早,去了一趟八哥胡同李大娘的米店买了糯米,小米和黑米。顺便和李大娘拉拉家常。既免去了人多排队,又可以享受一份难得的清静。

回来后进厨房抓了小把刚买的米,混合在一起后加几个红枣,一小把枸杞,一股脑儿地装进了瓦锅里,煮起粥来,这是给自己准备的早膳。然后再把昨天熬好了并放凉之后的一大锅绿豆汤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几个密封的罐子里,用细绳系牢,放到了井中,让罐子半沉在井水里。目的是为了让它冰透。然后她拿起扫帚大致地清扫了一下院子,让小院落看起来干干净净的。

扫完了院子,她便开始对着那棵古树发愁,念了保平安的咒语。这时候瓦锅里的粥刚刚开始扑腾,发出阵阵宜人的淡淡甜香味,溢到了院子里,瞬时满院飘香,叫人好不嘴馋。苒苒忙去厨房熄了火。

她一个人住在这所宅院里。

l型木屋东边尽头的窗子,就直对着那棵巨大的古树。那是厅堂的一扇偏窗。厅堂是进了屋子主门之后的第一个房间。屋子入口的那扇木头门侧面,挂着一个质感古朴的小小木牌子,上面写着“朴屋”二字。“朴”字取的是“自然简单,朴实守拙”的含意。

树干的后面,有一处不易为人所察觉的小角落。那里藏有一扇关闭的小门,锁了铁链,封死了。它看起来是一副年久失修的样子。那是院子侧面墙壁的出口,外头连着的是灰兔胡同。

如果有门牌的话,这扇门外挂着的应该是灰兔胡同三号。但苒苒觉得小院落只要有一个院门就够了,开两个还嫌麻烦。干脆就把灰兔胡同的小门锁了,留着白兔巷的门作为唯一的入口。

猜想是镇子的元老们在给火镇的街道巷弄起名时为了让大家好找,也容易记住,便决定把每个巷子里的小胡同与小弄堂都起了跟巷名同类物种的名称。譬如花猫巷里有猫咪胡同和野猫弄。百鸟街里就有鹦鹉巷和八哥胡同。这些街道里稍微比较宽阔的也是过去每个坊的主干道。

就拿旧日的花猫坊来说,它的主要街道就是花猫巷。灰驴街也位于曾经毛驴坊的重要位置。而百灵坊里的大路当然就是百鸟街,以此类推。不过并非所有街巷都是以动物命名的,拿它们来举例说明是由于作者觉得听起来更为生动有趣的缘故。

也不知是从哪年哪月开始,镇子里的人们图行走方便和视野的开阔,拆除了好些坊墙,将小镇的格局改成了街巷制。这样一来各处的坊自然就少了。现在走在路上不时看到一些破败的墙壁,极有可能就是曾经的坊墙拆掉之后留下的痕迹。但路名依然沿用过去的,未曾改变,也并无重新命名的必要。

如今,先让我们回到白兔巷十六号的小院落。

院子里l字形屋子另一端也就是北面走廊的尽头那间,是苒苒的厨房重地。

厨房里的丰富和凌乱似是和“朴实”的概念倒是一下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苒苒甚至想过在厨房门外贴个木牌,上面刻一个大字:乱。

但后来作罢了。因为她觉得简单和丰富就像是八卦图的阴阳两个部分,就像天和地,黑与白,有跟无。这就叫做阴阳相济,也叫平衡。所以无需处处都挂上牌子,非要说明一下。

啥都没有也没什么可损失。

门边的角落里摆着一口大缸,可盛水,旁边一个稍微破旧一些粗陶土缸则能用来焖叫花鸡,或焖甜薯什么的。墙边还摆着装餐具的碗柜,放蔬菜的竹棚架,墙角有保存肉类的小型地下凉石窟,上面用厚棉被盖住保持低温。

乱中有序的厨房里具备了一切做饭用的工具。除去各种大小不一的瓦罐不说,木头砧板,长长的可以摆五个锅同时烧煮的灶台更是没少,是屋子自带的,只是平时用不上而已。左边墙壁上有墙洞,里面摆放了木炭和柴火,洞口一个活动的贴皮可以关上,那是用来烤东西用的。

墙壁上一整排,挂满了各种木勺铁勺等用具。

这间屋还有个侧门,从侧门出去就是院子西北边的角落。那里一方小土地以及连带着围绕屋子北面的背阴处,一齐被布置成了一个菜园子,种了茄子,南瓜等蔬菜以及水果,其中有两株不同种类的葡萄,一株是紫色的葡萄,另一株是绿色的。

葡萄架的旁边,一棵常青藤正在顺着屋子的墙壁慢慢地爬上了窗沿……

这时的苒苒正坐在窗边的木桌旁喝粥,不时地转过头,望望窗外安静的院子。

日头不知不觉已经上了三杆,一只大黄狗站在院子里摇着尾巴看着坐在窗子里面的女主人。

“哎,阿黄?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她朗声和大黄狗说话道。

这条阿黄原是一只流浪狗。

一次机缘巧合受到了苒苒一顿饭的恩惠,便时常来院子里看望。有时候吃点苒苒给的食物,有时候就帮着看门。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像是慢慢认定了这个对自己大方施舍的女主人。

苒苒也没有亏待它,吃不完的饭菜就给大黄狗伺候着,并给它起了个简单妥帖又亲切的名字叫“阿黄”。久而久之,倒也生出了一丝人与狗之间的感情来。若是它哪天回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她不自觉地就会开始念叨起来“奇怪,跑哪儿去了呢?怎么还没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