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纷争大世》第十章 银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十七天谢伏安刀术提升的速度极快,和其他人的提升速度相比简直就是坐高铁和坐马车的区别。

他能提升这么快,他自身的天赋所起到的作用绝对重大,但和他自己所用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也分不开。

当只使用横刀练习时,谢伏安还是用他自己找到的方法:在练习一招之前先观摩书籍领会精神,而后凝神静思,积蓄感觉,最后才开始出刀演练。

陆强给他的书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周家为了让护卫队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刀法印刷出来的,一共八本,每个护卫队各两本,方便阅读和练习。

这本书已经有了年头,书页泛黄,但保存的却很好,书页清洁平整。每个招式旁边都写有随笔,这些评语和论述给谢伏安很大的启发。

里面十五招齐全,至于随笔。越到后面越少,最后几招只有寥寥几句话语。

他自觉这五招已经练习的不错,甚至想要自行练习后面的招式。

在练习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想的简单了些。陆强能被高清夸赞,天赋虽然没有谢伏安这么高,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可以说是天才了。

他也只是练习了前六招,后面的并没有练习,以他已经有三四年练刀时间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陆强还对谢伏安说目前只用练习前五招,后面的他暂时不用考虑,谢伏安还心中纳闷。

现在谢伏安终于明白了原因。他练习第六招时始终不能收束和控制好劲力,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连续六次后,谢伏安放弃第六招转而练习第七招,发现这种无力的感觉更加明显了。

他明白是自己的力量和协调能力不够,他要么继续打熬身体,在几年后身体素质达到,可以练习第六招。

至于第七招乃至于后面的招数能不能练他不知道。因为他的身体素质已经开发的很好了,再想开发,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方法来增加。并且单纯的开发身体潜力,总会有一个尽头,不可能无限制的进行下去。

要么他修炼筑基之法。筑基之法最大可以提升三倍的身体素质,超越原有的身体的限定。无论是力量、爆发力、还是敏捷程度和恢复能力,都已经算的上超人了。

但他现在没有筑基之法,还需要等待。

谢伏安停了下来,望着高高悬在天上的月亮。

今天是上弦月,但是很亮。月光如霜,照在地上像是深秋的清晨,白霜铺展。

他的影子停在脚下,像是不规则的椭圆,随着他的走动变化。

轻轻的风吹拂而来,掠过小院,谢伏安感到一阵凉意袭来。

“筑基之法,筑基之法。那你又是什么呢?”

谢伏安看着手心里的方石,在明月的照耀下微微反光。

他得到这块方石已经快一个月了,但方石至今像是一块普通的顽石,看不出一点神异。

他又数次测试,无论是放到水里,还是在正午的阳光下观看,或是鬼迷心窍的滴血在上面,都是没有一点反应。

太过暴力的方式谢伏安没有用,怕如果损坏,那不是要哭死。

如果不是那天被周通所引,微微发烫,他都要怀疑自己的从小到大都灵敏的感觉是不是出错了。

谢伏安磨挲着方石,看向院墙。

院墙在月光下清晰的显露出来,两米多高,

墙下有一块阴影,这是谢伏安根据书册中所记录的方法,自己堆砌出来的泥墙。王林也帮了不少忙,又是担土又是和泥,沾了一身泥还嘻嘻直笑。

他所砌的泥墙一般用来练习刺法。在原本院墙的基础上,用较湿润而粘稠的泥土再堆叠一段泥墙。他和王林为了找这样的土在城外转了好久。

泥墙最终砌出来后高约一米七,厚约四十厘米,宽约七十厘米。

砌好泥墙后,谢伏安根据书说所写用刀在泥墙上划一个正面人体图,并标出咽喉、心脏、肚脐、下腹等部位。

在练习的时候面对泥墙,用短刀刺击各个标志点。并且书中对泥墙上人体图刺击的效果和标准有着明确要求:

短刀刺入直至护手或刀柄,否则不合格。刀刺入后,要迅速抽回,不能在泥中停留。

谢伏安花费五百文铜钱买了一把全长五十厘米类似横刀的短刀,质量中等,权当一次性用品。

这泥墙也可以用刀划割,练习方法和要求与刺法相同。

每次练习完毕,谢伏安都用手将刀痕抹平,喷上少量的水,再用废旧的被子盖上用以保温。

随着练习的长时间一天天过去,泥墙逐渐从外到里开始变干,刺击的所需要力量也逐渐加大。

每天开始练习时,谢伏安都先刺击三次,寻找最合适的力度,然后这个力度迅速刺击,直到力竭,然后等待恢复。

在恢复的时候谢伏安并没有浪费这些时间,他会在脑海里回想刀术基础和‘长风刀法’,手中也会轻轻比划,加强记忆。

谢伏安刺刀和划刀的力量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每天比昨天更有力。

直到两天前泥墙全干,他一刀刺至没柄又迅速拔出,泥墙只有一个深深的刀孔,刀痕整齐,没有多余的裂缝。他知道泥墙刺击的练习已经到家了。

他相信他以后每刺一刀都会有极强的深度,每划一刀也有极强的透力——因为,人体的肌肤根本没有泥墙那么坚韧。

并且,他还买来了几斤肉或刺或划,刀刺(划)入泥的感觉与入肉的感觉极其类似,这种专门去体验利刃刺击的感觉普通人是没有机会体会到的。

在砌出泥墙的第三天,他在院子里也树起了一根木人桩。

他用一段比人略高的木桩,大致刻出头身,圈出要害,装上手脚。

谢伏安选用的木桩是部分有些霉烂的泡桐木,没有用坚硬的好木材,主要是易伤刀,普通的一柄横刀需要二两银子,劈砍坚硬的木材要不了几天就需要更换,他供养不起。

训练木人桩时谢伏安分别以劈、刺、划、砸等刀法,攻击木人桩的手、脚、头等部位。这一练习主要训练出刀的准确性,这种练习很忌讳一味求快而失去准头。

他木人桩刚练时,每次出刀总是有所偏差,尤其是第一天,他十刀只有一两刀能准确到达他出刀前所想的位置,其的都相差有五厘米以上的距离。

这种练习很考验耐心,明明已经盯得很准,但看着手中的刀总是不能命中,心中难免产生燥意,丧失继续练习的心情。

每当谢伏安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他会逼迫自己继续练习三十遍,然后在练习的时候又暗示自己只有三十次,好好练,练完就可以休息。

同时,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第一天,一两刀命中,其他五厘米以上的差距。

第二天结束时,至少三刀命中,距离缩短到五厘米左右。

第三天,依旧是三刀,但距离稳定在五厘米以内。

……

第六天,至少七刀命中,距离稳定在两厘米以内。

……

第八天,命中提升,九刀命中,但距离却突然跑到两厘米以外。

第九天,命中依旧是九刀,距离在两厘米内外晃动。

第十天,命中次数也像距离一样突然开始乱跑,有时十刀下去,刀刀命中,有时却只有四五刀命中。

但谢伏安平心静气,继续练习,他已经看到了曙光——就算没有命中,距离在保持在一厘米以内。

直到第十一天,谢伏安目视木人桩,手中的刀也似乎长了眼睛,指哪打哪,刀刀命中。

谢伏安把方石握在手中,又抬头看向夜空。

夜幕像是一张无边的画卷铺展,有不知名的存在画上月亮,点上星星,又抹上若隐若现的云雾。

但谢伏安却突然感觉它们很孤单,不论是月亮还是星星,永远都是孤独的存在着,它们之间永远不会产生交汇,永远都在日升日落中单独前行。

就像他,没了奶奶他就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以前的家也只是栖身的房子了。

谢伏安不觉已经是泪流满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