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柔嘉公主》第22章:夏洞寺的传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夜风雨大作,雷声交响轰鸣,整个紫禁城都陷入了夜幕中,盘旋的乌鸦也慌乱了起来,扑簌扑簌地寻找栖息之所。风云突变,电闪雷鸣,似乎有所预示。

孝庄斜靠在慈宁宫九鸾凤踏上,微微闭目。苏麻一路小跑进来,也顾不得抖落身上的雨滴,神色慌张道:“太后,奴婢听闻安王爷刚刚才从养心殿出来,和皇上密谈了一个多时辰。”

孝庄的眼皮明显颤动了一下,扶着榻沿的手也下意识地握紧了,连忙吩咐侍女们退下。她走到雕花木窗边推开窗户,狂风立刻夹杂着雨滴扑面而来。夜幕就像个怪兽的血盆大口,似乎要吞噬了紫禁城的一切。

孝庄紧紧地抓着窗柩,任凭冷风吹上眉梢,她闭上眼睛,任由自己的思绪回到很久之前的,也是这样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那是顺治二年的一个夜晚,在夏洞寺,孝庄和住持曾有过一场秘密的谈话……

当时孝庄为了笼络民心,顺应地气,在顺治登基后便朝拜了各个大大小小的寺庙。夏洞寺的住持仿佛早就知道孝庄要到来一般,老早就准备了清茶,并无太多忧喜。两人探讨了一番佛经之后,便进入了正题。

孝庄道:“素闻大师慧明透彻,想讨教一二。虽说大明并非亡于我满清,而是亡于天意,但我大清已经成了紫禁城的主人,大师认为这是否顺应天意?”

住持淡漠一笑,悠然道:“其实大明非亡于天意,乃亡于顺!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先杀进紫禁城夺了朱家江山的。再者,紫禁城的主人?尚未可知。”

孝庄一惊,忙问:“大师何出此言?”

住持看到孝庄脸上阴晴不定,略顿一顿,将话说得更清楚明白一些,“李自成出身草莽,虽有雄才伟略,却终究运蹇命薄,配不上紫禁城的贵气。他虽然进了紫禁城,但他只是过客,不是主人。”

孝庄见住持说的云淡风清,像是聊天一般,又似乎有些不信,只认为是出家人爱故弄玄虚罢了,于是便也淡淡一笑说:“那么依大师看来,我皇儿可保得住江山永固?”

住持道:“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皇上若想在紫禁城长住久安,须得集中各路皇脉帝气,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孝庄只觉每一句话都似有千钧重,心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遂诚心问道:“请问大师,何谓帝气?”

住持微微一笑不解释,却忽然谈起历史来,“当年第一个在北京建都的皇族是金,海陵王完颜亮暴政强权,继帝完颜雍更是为人多疑,手段残酷。金朝占据燕京也仅有六十二年,终被蒙古所灭。”

提起成吉思汗的辉煌业绩来,孝庄由不得将胸微微一挺,昂头微笑道:“北京城早在五百年前已经属我蒙古祖先所有,如今福临乃满蒙血脉,不知这算不算大师所说的帝气?”

住持叹然道:“汉、满、蒙,俱各拥有江山一脉,帝气之宗,却都没有十成把握,除非能将三支帝气合而为一,方可保江山永固,紫气东来。当今皇上为满蒙后裔,唯差汉族帝气。虽在强弩之末,却足可分庭抗礼,使江山变色。”

孝庄心下一急,忙问:“还望大师赐教!”

谁知住持却微笑不语,只道天机不可泄露。

那次谈话,孝庄一直未曾放在心上。照住持的话来看,大清要永保帝气,则福临必须娶汉人女子为妃?还要传位于汉女所生的儿子?孝庄觉得可笑,也便没往心里去。可谁知顺治亲政后,却大肆推行汉化,学汉文,而且特别喜欢汉人女子。顺治九年,皇上在民间游玩时,在山东一带遇见一位汉人女子,大为喜欢,执意要将她带回皇宫册立为妃。可又因为没有汉女为妃的先例,遭到朝臣一致反对,后来范文程便献上一计,让定南大将军佟图赖收其为干女儿,赐姓佟佳,入了镶黄旗,赐居景仁宫,封了佟妃。

孝庄认为既然顺治喜欢,此举又能堵住悠悠之口,也便不愿意过多追究佟妃的出身。直到顺治十一年,佟妃在景仁宫诞下三皇子玄烨。

临盆当晚,东边的天空有三颗星星异常明亮,光亮汇成一股直线。孝庄这才想起多年前在夏洞寺的那场谈话……莫非真如住持所说,玄烨的出生意味着三支帝气汇聚,紫气东来?况且那新生儿的眉眼和顺治小时候最为相似,她便一直将玄烨留在了慈宁宫抚养。

关于夏洞寺住持的那件事,就成了孝庄的秘密,孝庄的梦,甚至连最亲近的苏麻都不曾知道。外人只道太后最喜欢三阿哥,却没人知道其中这一层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